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章继刚:传承乡村文化,留住美丽乡愁

更新:2020/3/29 17:42:32 来源: 作者:

蜀锦、蜀绣、彝绣、羌绣、年画、丝绸工艺品、竹编、植物编艺、根雕、漆器、唐卡……天府文化孕育了一大批巧夺天工的民间手工艺文创产品。

乡村是文化的家园、维系情感的原乡。四川各地以乡村手工文化为基础,借助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发展乡村手工艺产业,传承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留住乡愁,让人记住乡情,带动了更多人脱贫致富。活跃在乡村的一大批文化能人、乡村工匠、手工艺人大都有自己的“绝活”,是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的继承者和传承人。他们扮靓了乡村文化,繁荣了乡村经济,留住了乡村社会重要而鲜活的元素,天府乡村手工美学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普遍推崇。

在贵州,除了感受清秀旖旎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美丽风光,还可以把体现传统手艺人诗意与乡愁的布依族地毯、贵州蜡染、苗族银饰、刺绣挑花等工艺产品带回家。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瑰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手工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传统手工艺创作和创新能力弱,技术工艺瓶颈明显。因为传统工艺制品与现代生活脱节、产品附加值低逐渐消亡,具有活态传承特点的篾匠、画匠、花匠、铁匠、木匠、石匠、雕匠、酒匠、面匠、泥匠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并消失的还有一代或几代村民共同的乡村集体记忆。另一些传统手工艺求新求变,如苗族蜡染、刺绣等传统“非遗”技艺创造性地运用到家居用品、服装饰品、旅游商品等产品中,在文创产业的带动下重获新生,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延续,在发展中创新,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以巧手创造美好生活。

维系乡情乡愁,振兴乡村文化,乡村手工艺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的喜欢。洋溢着时尚气息的农民工笔画、年画,设计新颖的风筝、土布产品在年轻人中很有市场。苗族的蜡染工艺、壮族的织锦、藏族的唐卡绘画、彝族的漆器工艺、白族的银器工艺、蒙古族的首饰手工艺制品等远销海内外。

如何让过去很受欢迎的手工产品转化为有较强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创意手工艺,让更多人熟悉和接受?怎样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传统手工艺样式,提升生活文化的美学价值?传统工艺产业应当以文化为核心驱动,通过整合农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拓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建立乡村传统民间手工艺工作室,鼓励传承人带徒授技,加强手艺人交流培训,建立乡村手工艺研发培训基地;要将技艺现场创作、精品展示活动送到乡村,进行技艺传承,提升传统手工艺产业内涵;要开发手工体验式创意农业旅游,挖掘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内容”与“美学内涵”,让“创意+”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将传统手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实现文化富民,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发展之路,让更多的匠心得以传承,让体现乡村美学内涵和时尚风范的乡村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作者系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创意农业学》《田园革命》作者)

本文由章继刚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